科興疫苗是由,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家中國領先的生物制藥公司。

科興控股生物技術隸屬于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Hong Kong) Ltd.)、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的生物高科技企業。公司于2001年在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北大生物城注冊成立。

公司組建經營的目的:本著發展中國生物工程高技術產業的愿望,采用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并引進國際上科學的管理方法,進行人用疫苗及相關產品的研究、生產和銷售,提供技術咨詢及技術服務,進而提高國內外對包括甲、乙型肝炎在內的多種嚴重疾病的防治水平,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以下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教授,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所長張嚴峻研究員,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兼CEO及科興新冠滅活疫苗項目總負責人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研究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李長貴研究員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盧金星研究員為本研究的通訊作者??婆d新冠滅活疫苗項目研發負責人、科興中維總經理高強,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鮑琳琳博士,浙江省疾控中心的茅海燕博士, 科興中維病毒性疫苗總監王琳

中檢院的基本介紹

概述
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是法定的國家藥品生物制品質量最高檢驗和仲裁機構。中檢所成立于1950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辛勤耕耘,中檢所已發展成為集檢定、科研、教學、標準化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藥品、生物制品和醫療器械質檢機構。2010年9月26日,經中編辦批準,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已更名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更名后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完整地體現中檢所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定和科學研究的特定職能和技術特征,有利于中檢所檢驗檢定事業的科學、健康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加強中檢所對全國食品藥品檢驗系統的業務指導,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有利于樹立中國食品藥品檢驗檢定機構的新形象。2010年搬遷至大興,更名為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所(簡稱中檢所)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
機構設置
中檢所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檢驗藥品生物制品質量的法定機構和最高技術仲裁機構,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世界衛生組織藥品質量保證中心”、“國家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心”、“國家抗生素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及國家指定的“中國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衛生部醫學實驗動物質量檢定中心”、“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監察中心”、“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標準化研究中心”、“國家實驗動物質量檢測中心”、“國家嚙齒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和“國家新藥安全評價中心”。
人才隊伍
中檢所現有職工767人,包括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69人,其中正副研究員、正副主任藥師(技師)198人,助研、主管藥師270人,藥師(技師)和藥士(技士)201人。
先進儀器
中檢所現擁有高效液相色譜、超高效液相色譜、中壓制備液相、氣相色譜、離子色譜、毛細管電泳儀、自動旋光儀、超臨界流體色譜儀、傅立葉紅外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近紅外光譜儀、氣相色譜-傅立葉紅外光譜聯用儀、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飛行時間質譜、X光衍射儀、熱重及差熱分析儀、原子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激光粒度測定儀、快速溶劑萃取儀、自動溶出儀、超高速離心機、酶標儀、γ計數器、內毒素測定儀、基因擴增儀、氨基酸分析儀、氨基酸序列分析儀、DNA序列測定儀、流式細胞儀、圓二色光譜儀。 中檢所堅持以檢定工作為主。每年檢驗藥品、生物制品、醫療器械近萬批。建所以來,檢定疑難菌種12000余支。為每年四期的國家藥品質量公告與八期醫療器械國家質量公告提供檢驗分析數據,對藥品生物制品的監督管理、保證人民用藥安全與有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研成果
1978-2005年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41項,省部級獎165項,其中“出血熱滅活疫苗流行研究”、“流行性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的研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所年平均發表論文200余篇。編輯發行《藥物分析雜志》、《中國藥事》刊物,其中《藥物分析雜志》1992年、1996年獲中國科協優秀期刊評選三等獎,2002年榮獲第三界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1992年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和北京市自然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組織的四通優秀期刊評比中獲全優獎,《中國藥事》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檔案管理于200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科技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圖書館擁有國內外圖書雜志10萬余冊。1979~2005年培養研究生132人,實施繼續教育計劃,舉辦各類學習班、培訓班。中檢所與世界衛生組織、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英國國家生物標準和檢定所、日本國家衛生試驗所、丹麥血清研究所等二十多個國家的學術機構建立了聯系,每年派員出席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有關藥品、生物制品的專家委員和各科學術會議,有計劃地派員出國進修、考察,并邀請國外專家來所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等。